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东汉后期至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1695年,康熙皇帝降旨开辟嫩江到漠河的驿道,沿途设驿站33处。清朝后期,大兴安岭采金业崛起,年产黄金最高达10万两,古驿路由此命名为“黄金之路”。民国时期,大兴安岭先后受黑龙江省、黑河、呼伦贝尔等地方政府管辖。抗战时期,原新中国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抗日联军与日寇转战于密林深处。抗战胜利后,我区于1947年建立了人民政权。新中国建立后,分别于1955年至1956年、1958年至1959年、1964年先后三次开发建设大兴安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会战的方式开发大兴安岭林区,1965年,林业部和国家经委批准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2020年4月,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挂牌成立,结束了林区56年政企合一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开发历程使大兴安岭拥有了以神州北极为代表的“北”文化,以大冰川、大冰雪为代表的“雪”文化,以大森林、大湿地为代表的“绿”文化,以鲜卑和古驿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抗联和大兴安岭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鄂伦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大兴安岭林业生态文化格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