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0年第一季度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公示
按照黑龙江省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现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第16项和第18项2020年第一季度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公示如下:
一、整改问题
(一)第16项:2000年至2010年之间,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地区人类活动不断增强,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加大,森林郁闭度和水源涵养功能明显下降,生态功能区湿地面积减少939平方公里,生态系统显现退化趋势。
(二)第18项:近年来,黑龙江省虽然加强了生态保护工作,但是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对湿地、草地、林地保护不够,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多发频发,形势不容乐观。
二、整改目标
(一)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恢复生态功能区功能,到“十三五”末期,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功能区面积只增不减。
(二)对湿地、草地、林地现状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湿地、草地、林地资源现状和违规开垦问题,坚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坚决遏制和扭转生态破坏问题多发频发态势。加大保护力度,以绿色发展、保护生态、自然恢复为原则,确保不突破生态红线。
三、工作完成情况
(一)2000年至2010年之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湿地面积未减少。
2002年全国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湿地面积为105.55万公顷;2009至2011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和2016年12月黑龙江省政府公布的《黑龙江省湿地名录》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湿地面积为153.02 万公顷,与2002年第一次湿地调查结果相比,面积增加了47.47万公顷。
(二)虽然湿地面积未减少,但是我们举一反三,持续不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1、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2017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制作湿地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片各1部、大型宣传牌40块,各类法律法规单行本、宣传单、宣传折页、张贴画等12万余份。充分地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介,深入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广泛进行“湿地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保护意识。同时,多次聘请湿地保护专家到各地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普及湿地保护管理知识,有效提升了集团公司湿地保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极大提高了全民主动参与保护湿地的认知度,保护湿地资源氛围日趋浓厚。
2、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体系。2017年以来,岭峰、盘中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罕诺河、那都里河湿地地级自然保护区2处,新增加格达奇甘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古里河、阿木尔、双河源、九曲十八湾、砍都河、呼中呼玛河源、漠河大林河等7个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新建地级湿地公园1处。集团公司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由2016年末的53.41万公顷提高到目前的71.39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由34.9%提高到目前的46.67%。
3、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7-2019年,集团公司获得中央财政湿地补助资金2500万元,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16个,退化湿地修复70.33公顷,购置的必要的湿地保护监测设备。一方面切实恢复了湿地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等功能作用,有效改善了重要保护地野动植物栖息地环境。另一方面,提高了湿地监测监控管理能力,推进和规范开展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引领和带动了集团公司湿地恢复工作向规范化发展,湿地保护能力得到提升。
4、聚焦湿地分级管理。2019年,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湿地保护管理实际,组织申报了南瓮河、双河源、甘河、阿木尔、九曲十八湾、古里河、大林河等7处国家重要湿地,强化湿地分级管理。
5、依法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力度。依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范围内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了保护湿地专项行动,特别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项目工程建设范围列为清理排查重点,强化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主体责任,震慑和遏制破坏湿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业集团公司153.02万公顷的湿地资源生态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
四、公示时间
公示期自即日始5个工作日,即5月7日—5月11日,凡对整改工作有意见或建议者,请及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生态保护部反映。
地 址:加格达奇区地区行政服务中心635室
联 系 人:侯鹏
联系电话:0457-2111551
电子邮箱:bhcsdb@163.com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生态保护部(代章)
2020年5月7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