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兰十八年的坚守
李凤兰是加格达奇区卫东街道的一名“五老”,提起她的名字卫东街道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她却不是什么官,也没什么职务,只是一名头发花白年逾七十的社区老太太。她只所以知名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她非常热爱社区,关爱儿童,乐善好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被群众誉为“雷锋式”的好人,曾多次获得区级、地级“关爱标兵”称号,2022年被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
多年来,李凤兰作为“五老”队伍中的一员,积极发挥余热,参与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真心帮助青少年,关心关注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街道的社区学校,她利用空闲时间给青少年播放各种教育光盘,即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假期里她把孩子组织到社区读书,特别是读《中华魂》、《中华美德颂》的读本,并结合《中国梦》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她看到社区学校的椅子上没有坐垫,天冷的时候,孩子坐着冷板凳会做病的,她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萌生了做椅垫的想法。可她家很不宽裕,怎么办?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到处捡人们扔掉的衣服和包水果用的海绵条,回家后洗净、晾干,做了50多个椅垫放上,她心里安生多了。多年来她还用自己的理发技术为社区的孩子免费理发,并且义务上门为社区五保户、卧病在床的老人理发。她说:免费理发是一件小事,但能用自己手中的剪刀,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尤其是看到老人和孩子露出的幸福笑容,就知道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李凤兰原是卫东社区的低保户,在她老伴领取到社会养老金的第一个月,就主动到社区要求撤消自己的低保。李凤兰生活并不富裕,至今她仍在打工,给人家当保姆。2010年,当她了解“春蕾行动”,每年出资310元就可以帮助中的一名困难女童完成学业的时候,她义无反顾,怀揣着打工挣的钱到银行汇出310元钱,资助一名家庭困难女童——东宁县二小女童张晶,四年来她节衣缩食每年寄出310元钱。同时,她还连续四年为加区二小学生四年二班娄兰捐助200元。今年她把孙子送去当兵,减少了她的经济负担,她又资助了一名育才小学六年二班王琦同学。
卫东街道是加区的中心区域,网吧较多,为防止未成年人上网吧,她带领“五老”们经常检查网吧,为了防止网吧业主留宿未成年人上网,她起早贪黑检查,乐此不疲。她还带领“五老”常年在育才小学路口,在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100多次。每年暑假,她在征得家长和社区同意后,带领孩子们参观资源馆,祭扫烈士陵园,教育孩子们爱党爱国爱家。她还带领社区孩子们在辖区清除非法小广告、拔出社区杂草,引导孩子们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
李凤兰最看不得孩子受苦、有困难,贫困学生是她的牵挂。他们小区的贫困学生于欣欣、张晶、霍金阳、穆媛、唐琳得到她很多帮助,帮助找资助单位,帮助申请助学贷款,送衣物、学习用品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不如对门”。学生孙洪强、吴洋是单亲,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打工,中午不能回来,李凤兰知道后主动上门看能否给予帮助,她把孩子领到自己家,让孩子在自家吃午饭,给孩子洗衣服、做饭长达一年多。一次一个孩子生病,她和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孩子住院后,为了不让家长耽误打工挣钱,她主动承担起了护理任务,直到出院。
臧克家说“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一个忘我劳动的人,他的形象定能在别人的记忆中鲜活。”这句话似乎是李凤兰同志的写照。李凤兰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人,如路边的雏菊,虽然默默无闻却能用平淡的生命为岁月增添一缕芳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