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大兴安岭地区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相关政策解读
(一)问:纳入残疾人照护范围的对象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1、具有大兴安岭地区户籍且在本地居住;
2、16周岁以上;
3、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
4、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程度为一级或二级;
5、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属于建档立卡残疾人。
(二)问:残疾人照护服务重点对象是哪些人群?
答:照护服务的重点以老养残或一户多残家庭中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无监护人或无照护人的贫困重度残疾人。
(三)问:照护服务的形势和内容都是什么?
答:1、家庭监护 监护人在家主动履行对残疾人的抚养、赡养等法定义务和责任,积极做好照护服务。优先选用贫困残疾人家庭有照护服务能力的亲属就近就便为有长期照护服务需要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服务。
2、集中照护 结合当地实际和服务对象的集中照护需求,依托现有社会福利院(含公建民营)、农村敬老院以及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当地无法满足精神残疾人员集中照护需求的,可统筹安排到大兴安岭地区精神病院(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集中照护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双方服务协议,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签订三方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3、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 对符合条件但无意愿入住集中照护服务机构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组织其家属、邻居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其提供居家服务、日间照料、邻里互助等社会化照护服务。贫困重度残疾人分散的地方,采取互助式的服务模式,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邻里互助服务点,为其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代购用品、送医送药等服务。依托现有或新建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康复服务站点等,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料、上门服务、日间短托、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服务组织或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乡镇(街道)或村(社区)定期进行服务工作满意度测评。
二、起草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残疾人联合会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黑民规[2020]4号)中的工作要求,做好我区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明确照护对象及照护内容,落实各相关部门责任,结合我区实际,拟定大兴安岭地区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三、起草的依据
1、《民政部等五部门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民发〔2019〕33号);
2、《关于印发<关于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黑民规[2020]4号)
四、起草内容的说明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部门职责,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将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纳入重要民生保障工作,统一部署,协调推进,逐步构建供给多元、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照护服务制度,不断满足贫困重度残疾人多层次多元化照护服务需求。
(二)集中照护内容
一、明确服务对象范围。把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且有护理需求的残疾人纳入照护范围:
1.具有本区户籍且在本地居住;
2.16周岁以上;
3.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
4.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程度为一级或二级;
5.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属于建档立卡残疾人。
将符合条件的以老养残或一户多残家庭中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无监护人或无照护人的贫困重度残疾人,作为照护服务的重点。
二、申请审核程序。对有集中照护服务需求的对象,实行“户申请、村(居委会、社区)初审、残联认定、乡镇(街道)审批、县(市)、区民政和残联备案”和公示公告制度。对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服务对象,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复核监督等制度。
三、照护服务方式及内容
1、强化家庭监护责任。
2、开展集中照护服务。
3、推动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服务。
4、加强康复服务。
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民政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加强统筹指导,牵头做好对象审定、服务提供、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等工作,加强与养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康复等工作的衔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改造,逐步增强照护服务能力。残联组织要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意愿需求,做好各类对象需求摸底调查,严格残疾人证审核发放管理,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康复中心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导各类医疗机构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扶贫部门要及时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身份信息,配合做好相关数据比对工作。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分类确定本地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经费补贴标准。财政部门要统筹相关渠道资金支持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加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投入力度,卫生健康部门和残联组织要整合相关资金,为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贫困重度残疾人被集中照护后,在照护机构产生的费用可参照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标准,由其个人的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失能半失能护理补贴、残疾人托养补贴等政府救助补助资金支付后,不足部分由各县(市)、区财政承担。照护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住院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参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三)加强监督管理。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照护服务人员考核评价、工作经费募集等规章制度。民政部门要会同残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加强对服务机构、服务组织、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绩效评估。扶贫部门要关注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等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工作日常监督和安全管理,杜绝欺虐残疾人事件发生,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
大兴安岭地区民政局
2020年10月12日
原文:
http://www.dxal.gov.cn/publicity_xsmzj/mzjbmgfxwj/15527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