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的解读
按照行署分管领导的要求,行署旅游委起草了《关于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现就《关于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进行解读:
一、文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旅游市场热点问题,严厉打击旅游市场乱象,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我区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文件依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黑政办规[2018] 1号)。
三、工作重点
(一)依法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责任。各县(区)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地冬季旅游工作和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暨“文明旅游龙江行”主题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冬季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健全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旅游案件及线索转办督办、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机制,统筹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12345” 政府热线服务功能,确保游客拨打“一个电话”实现“有诉必应”。
(二)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围绕服务品质和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活动,解决游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侵害游客合法权益和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监管长效机制,提高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效率和效果,促进我区冬季旅游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出游有序、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打造让游客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
(三)强化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一是扎实开展旅游.冬季行动。明确整治重点.将游客投诉集中、行业反映强烈、舆情曝光较多的企业,曾经处罚过的企业,逃避检查的企业和冰雪旅游知名企业,作为重点企业加大检查频次。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强化区域合作。各部门要深入开展区域合作,同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北三局要开展联合执法,集中优势同步整治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狠抓旅游安全管理。切实履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监管责任,制定旅游市场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依法依规对因措施不力、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导致的重特大旅游安全生产事故严肃追查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涉旅交通事故的发生。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严格做好涉旅饭店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监督检查,抓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滑冰滑雪等特种活动安全。全面加强节假日旅游安全监管,采取集中检查、抽查、暗访等方式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安全提示。三是提高冬季旅游品质。深入开展冰雪旅游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景区公路清雪工作标准,研究制定滑雪场建设与服务标准、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导游等级与评定等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规范硬件要素,提高服务要素比重,实现“软件”与“硬件”并重。切实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软硬件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日常监管。结合行业特点,对涉旅经营者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拉网式排查,暗访检查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涉旅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从快从重处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罚结果。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旅游市场执法机构与公安机关案情通报机制,及时查处侵害游客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五是推进行业自律。注重运用教育、提醒、告诫、劝阻等积极的疏导方式,引导涉旅企业和从业人员牢固树立“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自觉行业自律。及时发现企业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于尚不足以给予行政处罚的,要约谈涉旅企业法人,强化教育引导,提出明确整改意见和完成时限。健全高风险商户违规线索筛查排查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和严肃处理。
(四)相关部门分工。旅游部门:依法承担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工作。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监管和查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和变相强迫消费、违反旅游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工商等部门组织查处“黑社”.“黑导”等非法经营行为。配合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打击涉旅行业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配合开展在线旅游网络环境和信息治理,配合处理网。上虚假旅游广告信息等。网信部门:依法清理经行业部门认定并转交的相关网上信息线索、查出发布各类误导及欺诈消费者等虚假旅游信息的违法违规网站和账号。景区上级主管部门:承担旅游景区(点)日常监管责任,负责旅游景区(点)开放条件和最大承载量等审核管理工作,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履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职责。
四、关键词说明
1. “不合理低价”是指背离价值规律,低于经营成本,以不实价格招揽游客,以不实宣传诱导消费,以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有以下行为之一,可被认定为“不合理低价”:一是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二是组团社将业务委托给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三是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的;四是旅行社安排导游领队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要求导游领队垫付或者向导游领队收取费用的;五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旅行社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不合理低价”行为。(《国家旅游局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旅发[2015]218号)
2.关于“欺骗、强制旅游购物”行为的认定:有以下行为之一,可被认定为“欺骗、强制旅游购物”。一是旅行社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安排购物的;二是旅行社、导游领队的“黑店”“黑车”等非法经营行为。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及时转办涉及其他职能部门职责的投诉及案件。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在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站点等侵害游客权益的违法犯罪团伙和个人,及时查处强迫消费、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配合旅游、工商、交通运输等部门对“黑社” “黑导”“黑车”开展联合查处。加强对旅游包车超员、超速、违法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管理。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旅游市场中的虚假广告、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垄断行为(价格垄断行为除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清理网上虚假旅游信息,查处发布各类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虚假旅游信息的违法、违规网站等。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交通运输部门:监管道路运输市场,依法查处旅游客运企业违反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规章的经营行为。处理损坏、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及违法设置旅游指示牌等行为。联合公安、旅游部门打击涉旅行业的“黑车”等非法经营行为。督促旅游客运企业认真落实旅游包车配置“导游专座”、配发《旅游安全乘坐须知》行程中播放《旅游安全温馨提示宣传片》等规定。强化驾驶员安全教育和安全责任,要求驾驶员在行车前必须向乘车游客面对面作出“五不两确保”承诺(不超速:严格按照道路限速要求行驶;不超员:车辆乘员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不疲劳驾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不接打手机:在驾驶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关闭动态监控系统:做到车辆运行时在线;确保乘客系好安全带,全程按要求佩戴使用;确保乘客生命安全,为旅途平安保驾护航)。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税务部门:依法承担税、费征收管理责任,保证税款应收尽收。依法严厉查处旅游经营者偷逃税款、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对旅游、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涉旅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管,负责职责范围内涉旅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质监部门:依法对旅游场所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对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投诉举报及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等。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旅游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旅游行业经营者不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低价倾销,以及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问题,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商务部门:发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协调有关成员单位对旅游商品市场侵权假冒问题,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旅游景区(点)及周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旅游相关场所等涉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投诉处理和案件查处。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旅游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和指导旅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处理相关投诉及案件。文体部门:负责对滑雪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通信主管部门:依法对电信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服务企业实行监管,承担互联网行业管理责任。督促电信企业和旅游互联网企业落实网络对旅游者进行人身威胁、恐吓等行为强迫旅游者购物的;三是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属于非法营业或者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四是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销售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五是旅行社、导游领队明知或者应知安排的购物场所的经营者有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记录的;六是旅行社、导游领队收取购物场所经营者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七是购物场所经营者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八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旅行社、导游领队及购物场所经营者通过安排购物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国家旅游局关于打击旅游活动中欺骗、强制购物行为的意见旅发[2015] 217号)。
五、解读单位及咨询电话
《关于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解读单位为行署旅游委,联系电话0457-2125394。
文件链接(复制链接到网页地址栏查看):
http://www.dxal.gov.cn/publicity/smly__smly/1663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