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解读
我区有1.89万残疾人,其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有1.52万人。近期,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印发《大兴安岭地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我区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促进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残疾人参与和发展能力;加强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完善支持保障条件,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及时给予有效帮扶
我区将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万名残疾人工作者进万家”“惠残政策进万家”活动,加大对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的摸排力度,对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及时给予有效帮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残疾人,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调整优化低保“单人户”政策,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确保患病残疾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我区将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逐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按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调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达到100%。用好用足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在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做好对困难残疾人的急难救助。加强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安置和寻亲服务。做好对符合条件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确保患病残疾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减轻困难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
为16周岁以上特困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和照护帮扶
我区将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积极引导发展服务类社会组织救助,推动开展残疾人长期照护服务。依托县、乡级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机构、托养机构等,为年满16周岁以上的特困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各种形式的托养服务和照护帮扶。鼓励各级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困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访视、托养或照护服务。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处于就业年龄段(16至59周岁)持有残疾人证的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对符合条件失业残疾人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待遇
我区将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待遇水平。落实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社会保险进行补贴制度,对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当地政府为其代缴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费需个人缴费部分,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应保尽保。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失业残疾人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待遇。
提升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质量
持续实施“因人施策式”精准康复服务品牌,持续贯彻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现有康复救助标准的基础上,适时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增加康复服务供给,扩大救助年龄范围,由0-8岁提高至0-14岁,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大力推进0—14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完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网络。
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提供生活补贴
我区将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扩大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扩大到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或其他残疾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逐步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继续对“一户多残”贫困家庭实施特殊救助,在现有标准基础上,由每年每户1200元提高至1800元。继续执行异地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家庭给予生活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由每年(完成10个月康复训练)3000元提高至5000元。提供便利条件,使残疾人能够携带辅助器具、导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出公共场所和出入境。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对残疾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给予优待和便利,鼓励铁路、民航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优先优惠服务。
对符合条件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
我区将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优先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不断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住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同步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指导残疾人家庭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改造力度,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
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残疾人
我区将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于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在坚持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前提下,对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残疾人。对正式招录(聘)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补贴扶持,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策、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支持非营利性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持续发展。在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社保补贴、金融信贷等方面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支持残疾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就业创业,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设立残疾人专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数量不少于人社部门开发总量的10%。同时将不超过20%的就业保障金用于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
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
我区将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合理确定残疾人取得职业资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入职的体检条件,对于具有正常履职条件的残疾人,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就业权益,除职位有特殊要求之外,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不得额外设置限制残疾人报考的条件和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并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转正、晋职、晋级、职称评定、休息休假等方面给予平等待遇和合理便利。畅通残疾人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不受户籍、档案、身份等条件限制,按规定程序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执行统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新建设施严格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
我区将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新建设施严格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在乡村建设行动、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居住社区建设中统筹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社区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等加快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持续实施“爱得其所”家庭无障碍改造品牌,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与辅助器具适配做好有效衔接。加快推广无障碍公共厕所。
加快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电子导航等信息无障碍建设
我区将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指标。推广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加快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电子导航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完善网络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服务无障碍,鼓励推出电信资费优惠举措。加快推动互联网无障碍化普及,开展互联网网站无障碍建设、移动互联网应用无障碍优化与研发。
文件链接:http://www.dxal.gov.cn/publicity_zfxxgk/zc/xxgkhzgfxwj/dqgfxwj__xsbzfxxgk/xsbzc/xsbdqgfxwj/17115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