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问题整改 推动成果转化 我区以“三个坚持”推进研讨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我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三个坚持”推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问计于民,促进问题整改,推动成果转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谏鼓谤木,做到通达民情。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为引领,系统集成报、台、网、微、端等平台资源,紧盯民情民意,活化研讨载体形式。行署专员带领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相关地直部门负责人走进省电视台《党风政风热线》大兴安岭专场,回应百姓关切、解决实际问题,4天累计33.4万人参与直播互动,平均满意度达93.91%;围绕“解放思想找路子”“转变作风优环境”“提升能力增本领”3期主题,邀请县(市、区)、地直部门主要领导、党校专家等走进电视台研讨专场,面对面交流碰撞、思想交锋。同时开设“我们学四卷”和“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阅读栏目,反映在研讨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整改问题所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利用“兴安万里·阅读有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向全区居民发出《致全区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门纳谏,提高学习研讨的社会知晓度和参与率。
坚持不务虚功,做到严查实改。地委把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回头看”作为把脉问诊的重要契机,分别召开专题会和推进会,地委班子成员积极参加为期3天的集中封闭读书班,带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对标对表“四个围绕”和“20个聚焦”,动真碰硬梳理问题、标本兼治推动整改,确保“回头看”工作不虚、不空、不偏、不飘。地委班子以身作则全面查、分管领导督导战线深入查、责任单位联系实际具体查,确保每个问题见人见事见思想、明责明权明措施,形成了条理清晰、权责明确、操作性强的地县两级问题清单、整改台账。
同时,坚持边查边改,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督导推进改,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抓整改的浓厚氛围。成立两个“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检查工作组,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深入一线查工作部署实不实、问题检视准不准、整改措施细不细、自选动作新不新,工作中发现呼玛县以“转作风、提能力”《我和群众面对面》专栏现场回应群众关切的24个急难愁盼问题等工作亮点3个,发现承接地级问题台账不及时等问题4个,各地已按要求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地县两级查摆的358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93个。
坚持足履实地,做到行动突围。地委立足大兴安岭发展现状和干部职工思想短板,切实办好“新兴安大讲堂”,以思想上的“破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ceo尹烨的两场专题辅导,吸引了全区36.5万人次收听收看,高新科技强大的信息量不仅打破了干部职工的传统认知,更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使全区上下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成立了精准医学筛查、农业板块两个推进组,与华大集团合作共建了大兴安岭华大寒带生物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实施“健康兴安”惠民工程、打造精准医学中心,4万例直肠癌基因筛查项目惠及兴安人民。出台了《大兴安岭扶持寒地测试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谋划寒地测试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31.3亿元。2022年,全区中药材生态种植总面积达19.8万亩,超额完成新增10万亩的计划指标,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员干部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了能力作风改进,提高了服务民生质效。扎实做好供水保障、小区焕新、殡葬制度改革等“十件民生实事”,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098.7万元,大兴安岭地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统一的地市;惠民殡葬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在全省率先实现殡葬基本收费全免。同时,从小处入手做好“微民生”小事,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报到”为依托,深入开展“平战结合进网格、服务民生365”主题实践活动,全区党员干部进社区、入网格提供微服务,圆群众“微心愿”1800余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