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00000000-0000 发布机构: 超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13-01-23 废止日期: 2022-08-16
文 号: 大署规〔2013〕2号 主题分类: 地区规范性文件
关键词:
内容概述:
时效: 已废止

大兴安岭地区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3-01-23 16:00:00 【字体: 】

                                                                                                          大兴安岭地区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


       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黑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2〕85号)要求,为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给我区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黑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为指导,结合我区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取缔和关闭无证、无照开采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使我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基础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基本原则。
以淘汰安全基础差、规模小、资金投入能力不足的企业,扶持规模以上企业为原则,改变矿山企业“多、小、散、差”的现状,推进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我区矿山企业规模化、跨跃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底,关闭7户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二、整顿关闭的范围
       (一)非法、违法矿山生产企业。
       1.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或证照过期 ,擅自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
       2.关闭后未经许可,擅自恢复生产的。
       3.存在以探代采、越界开采、超能力生产的。
       4.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危害、环境污染治理 “三同时”规定,不执行安全环保监管指令、逾期未完善相关手续的。
       5.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经限期整改仍不办理申请延续手续的。
      (二)经限期停产整改后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
       1.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整改无望的。
       2.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得不到保障的。
       3.小型露天矿山无正规设计或不按设计规范建设、应采用而未采用中深孔爆破、未实现机械铲装和机械二次破碎,以及未实行分台阶(分层)开采的。
       4.相邻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不符合规定的。
       5.地下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尤其是通风系统不完善、未实行机械通风,以及采场管理混乱的。
       6.尾矿库危库、险库未按要求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以及未经审批擅自回采尾矿库的。
       7.地下矿山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
       8.三等以上尾矿库在规定期限内未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
       9.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安全标准化建设的。
       10.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次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三)限期关闭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矿山。
       1.一个矿体存在多个开采主体、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已经纳入资源整合范围要求进行关闭的。
       2.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有关矿种最小开采规模、最低服务年限的。
       3.使用国家或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的。
       4.独立选矿厂无固定、合法矿石来源的。
       5.砖瓦用粘土、页岩等资源开采不符合国家关于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相关政策的。
       三、关闭程序和关闭标准
       (一)关闭程序。
       1.认真排查,依法确定关闭矿山企业名单。县(区)安监部门会同发改、工信、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依据本方案确定的矿山关闭范围和对象,认真进行排查摸底,确定本地关闭矿山企业(含尾矿库)名单,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当地政府应在提请日后7天内依法做出关闭或不予关闭决定,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报行署安委会办公室。
       2.严格审核,依法公告关闭矿山企业名单。县(区)政府要对关闭矿山企业名单进行认真核准,依法做好关闭决定并于决定作出3日内在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关闭矿山企业(含尾矿库)名单,确定关闭时限,向关闭矿山企业下达关闭通知书。
       3.严格程序,依法收缴关闭矿山企业相关证照。公告结束后,由省、地、县(区)安全监管、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依据各自的审批权限,依法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4.严格标准,依法实施矿山企业关闭工作。县(区)政府组织安全监管、发改、国土资源、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公告关闭的矿山企业依据本方案确定的关闭标准依法实施关闭。
       5.严格验收,确保关闭矿山企业关闭到位。关闭工作结束后,县(区)政府组织安全监管、发改、国地资源、环保、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对照关闭标准,对关闭的矿山(含尾矿库)进行验收。同时,将每季度关闭矿山企业情况报行署安委会办公室。
       (二)关闭标准。
       1.吊销或注销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
       2.拆除供电、供水、通风、提升、运输等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设施。
       3.地下矿山要炸毁或填实矿井井筒,露天矿山要恢复地貌或治理边坡,尾矿库要履行关闭程序。
       4.消除重大安全、地质灾害和环境隐患,地表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5.清理收缴矿山留存的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
       6.妥善安排被关闭矿山的从业人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矿山整顿关闭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整顿关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组织和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整顿关闭工作的领导。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各县(区)政府要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关闭任务,组织制定本地2013年至2015年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方案要针对本地实际,将整顿关闭任务逐年逐户分解落实,明确整顿关闭工作目标、方法步骤,落实到责任人。
       (三)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行署建立专门的组织和协调机制,专门开展此项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矿山整顿关闭联合执法机制,落实牵头部门,明确发改、工信、公安、财政、国地资源、环保、工商、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在整顿关闭工作的职责。牵头部门要主动工作,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履职尽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矿山整顿关闭工作。
       (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矿山整顿关闭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矿山整顿关闭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按照行署下达的矿山整顿关闭计划,分期分批将关闭对象在当地主流媒体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各地要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发挥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非法违法开采、存在重大隐患仍冒险作业等违法行为。
       (五)认真履职,关闭到位。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由县(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照关闭标准,认真落实吊销证照、拆除设备设施、炸毁井筒等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关闭到位。矿山关闭工作完成后,县(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实施验收。各县(区)政府要强化对整顿关闭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严格责任和工作落实,确保完成矿山关闭计划。
       (六)加强督导,严格问责。各县(区)政府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落实责任,推动整顿关闭工作顺利开展。要强化问责,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中推诿,导致不能按计划完成整顿关闭工作任务或仍然存在非法违法矿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

                                                                                                                                                                                  2013年1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