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00000000-0000 发布机构: 行林办秘书科
发布日期: 2017-11-09 废止日期:
文 号: 署办规〔2017〕39号 主题分类: 地区规范性文件
关键词:
内容概述:
时效: 现行有效

大兴安岭地区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7-11-09 08:21:36 【字体: 】

              为深入治理全区道路旅客运输行业,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行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秩序,维护经营者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按省政府2017年10月19日专题会议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黑政办明传〔2017〕4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综合治理、疏堵结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大对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经营者和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出行安全,促进我区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行为,依法查处一批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黑车”车主,取缔一批“黑车”车辆,挖出一批“黑车”团伙,震慑一批非法从事“黑车”经营的人员,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二)主要任务。
       1.依法打击和查处有组织的“黑车”团伙。重点打击“黑车”非法经营的组织者或牵头者,特别是霸占市场、强占客源、带有一定组织性的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黑车”团伙。
       2.依法查处“黑车”。重点查处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车辆,特别是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冒充“网约车”、“顺风车”车辆和巡游出租汽车擅自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车辆,并且严格治理残疾人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行为。
       3.治理重点区域。重点治理客运班线以及客流集中区域,特别是火车站、商业区、小区、客运站等场所和区域,坚决取缔小区、车站、机场、商场、医院等人流密集区的“黑车”非法经营聚集点。
       三、组织实施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启动时间为2017年10月31日,具体要求为:
       (一)加强宣传工作。各县(区)政府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加大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在重点路段及客流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乘坐“黑车”的危害性及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行为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珍惜生命、拒绝“黑车”,营造全社会自觉抵制“黑车”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强化督导检查。各县(区)政府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计划,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向社会公布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计划。
       1.摸排基础情况。各县(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掌握其活动区域和规律,明确重点打击对象、区域、时段等,为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准确基础资料。
       2.开展联合执法。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行之有效、实际操作性强的联合执法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工作时间检查与非工作时间检查相结合、部门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等方法实施整治,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做好对“黑车”非法经营行为的摸底调查,组织力量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路面稽查,依法依规对“黑车”非法经营行为进行处理;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利用路面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和监控摄像设备对出入城区的“黑车”加强监控,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开展路面稽查“黑车”工作;组织力量对从事“黑车”非法经营的黑恶势力进行侦查和打击,对涉嫌触犯非法经营罪和妨碍、围攻及报复执法人员、暴力抗法等涉嫌犯罪的行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实施;对无上路资质的车辆加大检查处置力度,防止其非法从事经营。
       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经营行为,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网信部门:负责对交通等部门认定的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发布所谓“网约车”、“顺风车”信息的帐号予以依法依规处置。
       法院:负责对打击“黑车”专项行动中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执行工作。
       检察院:负责对打击“黑车”专项行动中涉及刑事案件的批捕、公诉、诉讼监督和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监察部门:负责查处政府公务人员涉嫌徇私舞弊、私养“黑车”谋取私利、充当非法运营“保护伞”等违纪违法行为。
       质检部门:负责依法查处非法安装使用计价器的行为。
       法制部门:负责依法受理、及时审理专项行动整治行动中提起的行政复议案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信访部门:负责做好相关上访群体的协调接待工作。
       维稳部门:负责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对专项行动中出现的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处。
       3.严查非法经营相关业务。一是开展对利用微信、网页等网络渠道为“黑车”组织招揽客源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相关微信号、微信群、网页、电话号等。二是开展对涉牌涉证的非法、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套牌、假冒出租汽车等违法行为中的涉牌涉证问题。三是开展社会车辆和已退出出租汽车营运车辆非法喷涂、非法改装和非法安装、销售计价器等营运设施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取缔有关非法经营的“黑窝点”。四是开展对社会车辆长期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加大对非法从事异地营运客运出租汽车业务行为的查处力度。
       4.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各县(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对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和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行为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以及协助管理部门取证或提供直接证据者给予奖励。投诉举报受理部门要对投诉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
       (三)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各县(区)要于每月28日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展情况报地区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联系人:苗楠楠,联系电话:0457-2121557,电子邮箱:2719549971@qq.com),总结取得的工作成效、经验和不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成立以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交通运输、公安、工商、网信、法院、检察院、监察、质监、法制、信访、维稳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一领导本地区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互通情况、共享信息、研究措施,遇有重大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果断处置,防止事态蔓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交通运输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依法依规做好专项整治行动各项工作。
       行署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大兴安岭地区道路运输管理处,负责具体协调指导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相关事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总召集人:   李佰铮    行署副专员 
       召 集 人:   姚  波    行署交通运输局局长 
                   马利琪    行署公安局副局长 
       成    员:   曹国志    地委网信办主任  
                   田  晶    地区维稳办副主任
                   于亚臣    地区交警支队政委 
                   孙兴华    行署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刘丽华    行署工商局调研员
                   孙  海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
                   陈  克    地区检察院反渎职局局长
                   董立国    行署监察局副局长
                   吴爱英    行署质监局副局长
                   张喜芳    行署法制办副主任
                   周广建    地区信访局副局长     
       地区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行署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孙兴华兼任,副主任由大兴安岭地区道路运输管理处处长刘宝山担任。
       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将成立交通、公安、工商、网信等部门参与的督导检查组,对各地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规范执法行为。严查“黑车”非法经营行为,特别是在夜间17∶00时至22∶00时以及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对“黑车”非法经营行为的查处要重程序、重证据、重事实,利用好执法记录仪等设备收集证据,杜绝乱罚款、乱扣车等行为的发生。要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纪律教育和监督检查,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各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不得参与“黑车”非法经营,不得充当“保护伞”,一经发现,将依法依规坚决查处。
       (三)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在严厉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行为的同时,从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改革理念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道路运输客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需问题,从源头遏制“黑车”生存空间。要依托以大数据、“互联网 ”等技术,积极引导客运企业,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供给,满足百姓个性出行、定制出行需要,发挥门到门服务优势。释放客运企业经营活力,积极开发与物流、快递、旅游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推动县域范围内区域化经营和延伸服务。
       (四)及时化解矛盾。各县(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和出租车行业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完善信访接待以及与经营者、驾驶员的联络制度,全面掌握驾驶员思想动态,经常听取经营者和驾驶员意见,充分保障经营者和驾驶员合法权益,解决好经营者和驾驶员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及时处理其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经营者和驾驶员通过合法方式和正常渠道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发现不稳定因素苗头后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稳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