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00000-2022-00072 发布机构: 地区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22-08-05 废止日期:
文 号: 大教字〔2022〕28号 主题分类: 部门文件
关键词:
内容概述:
时效:

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8-05 14:51:32 【字体: 】


大教字〔2022〕28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

为贯彻教育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地区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办法》,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并于8月15日前制发并公布本单位具体方案(办法),各县(市、区)要将县级、校级方案(办法)汇总后报至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各地各校要切实做好课程方案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教研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全面组织校长教师开展相关内容培训,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

2022年8月5日   


大兴安岭地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方式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教规〔2022〕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大兴安岭地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大兴安岭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统筹实施三类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要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拓展补充。

国家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等,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地方课程为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和技术。

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选用或开发,各地要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和目标,发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原则上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九年一贯制整体设置

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拟定的“六三”制课程设置表执行(见附件),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加大对各学段间课程的统筹力度。

(三)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研学实践教育等。

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一至九年级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小学每课时40分钟、初中每课时45分钟。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和学科总课时数。

(四)课程设置安排

1.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中安排,每周1课时。

2.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3.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化学在八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课时安排为八年级1课时、九年级3课时;下学期开设的,课时安排为八年级2课时、九年级3课时。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进行微调,但周课时数不变。

4.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

5.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一至七年级每两周音乐、美术各三节,八至九年级每周音乐、美术各一节。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6.劳动在一至九年级独立开设,每周1课时。

7.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学科中,原则上不独立开课。

8.地方课程在一至八年级开设。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可统筹集中使用,要保证相应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得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避免用学科教学内容简单替代,可统一在所在区域的综合实践学校开展,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一次至少10课时。一至九年级开展班团队活动,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内容由学校自主安排。

9.校本课程要结合地域特色文化的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逐步形成学校品牌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要科学规范管理,主要以班级授课形式,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确定培养目标。校本课程可由学校统筹安排专兼职教师,逐步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校本课程教师。

10.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少于每学年该学科总课时的10%。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将跨学科的知识要点写入教案,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课程类别及科目设置见附件)

(五)规范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教材管理和监督工作。建立教材选用、使用监测机制,发挥教研共同体作用,开展课程教材研究。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选好用好教材。校本课程由学校开发,原则上不编写教材,确需编写出版的应报主管部门备案,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各学科教学要基于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要认真落实《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要重视情境化、实践性、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注重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要加快普及新技术条件下新型教学方式,探索翻转课堂、项目学习、数据驱动、线上线下混合等新型教学模式,深化“三个课堂”应用。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各地要积极广泛参与,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七)积极改进教育评价方式

2024年我省将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为更好适应新命题模式,地区将逐步推进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方面深化命题改革,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深入开展学业水平考试质量评估,充分发挥考试命题对教学改革的正向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更加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促进学校、学生特色发展和个性发展。

(八)不断提升课堂实施能力

各地要深入研究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交流课程改革优秀经验。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培训工作体系。各地各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课程、教材、教学、考试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要加强各级教研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之中,把握各方对教研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发挥各级教研机构在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推进教师能力素质提质增效。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课程实施领导责任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各地教育局要切实提高对实施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育人功能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义务教育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督导组,做好课程、师资、经费、培训、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配套工作。各地教育局和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一体化实施办法,各地报地区教育局备案,各校报当地教育局备案,并作为开展教育督导的重要依据。

(二)严格规范课程实施行为

学校必须将三类课程开足开齐开好,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积极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不能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替代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和眼保健操制度。注重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组织入学适应活动,对新生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进行指导。统筹师资,做到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师资配备相对均衡。注重小初、初高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

(三)加强监测课程实施质量

各地要做好课程实施监测工作,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标准落实情况、教材使用情况、课程改革推进情况,重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教育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助完成国家级和省级课程实施监测相关工作。结合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工作,对县级人民政府实施义务教育课程保障情况、学校课程开设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督查,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作为评价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各地各校要把课程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课程开齐开足。

附件: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六三制)

     

               

 

 

附件: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六三制)

ded1095ed2b74e418da0302f45e7628a.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