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00000-2021-00030 发布机构: 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1-12-27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内容概述:
时效:

漠河市党建引领致富路 拓展巩固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1-12-27 11:13:50 【字体: 】

近年来,漠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品牌主线,以党建引领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实际,找准方向,积极发力,抓实抓好政策宣、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发展、脱贫成果稳定、全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强化政治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漠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严管厚爱并重,树立一切围绕脱贫、全员攻坚的工作导向,推行“处级领导包镇、下派驻村工作队、镇级副职包村”的工作机制,强化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抓党建工作纪实管理,引导运用“党建+”模式,通过抓镇促村,逐级压实责任、强化举措,形成逐级负责、分级落实的责任体系。市委书记始终坚持亲自研究部署,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年初以来,共计召开会8次,专题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市分管领导具体抓,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建档立卡户,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解决人居环境、厕所改造、冬季燃煤等多个实际问题各镇、各重点行业部门、各帮扶单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狠下功夫,持续保持我市各项惠民政策、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

二、凝聚各方力量,巩固攻坚成果

漠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巩固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巩固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巩固聚合,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实施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金融、教育等项目108个,深入动员社会各阶层力量开展帮扶行动,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帮扶6有脱贫人口的村,累计捐赠帮扶物资和资金300余万元。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为了稳定扣好脱贫巩固一粒扣子”,漠河市精准管理扶贫对象,精准锁定贫困对象,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动态跟踪监测脱贫进展情况,适时调整优化帮扶项目和措施,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精准投向建档立卡户。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436.49万元,并通过建立动态监测防控致贫返贫基金和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我市建档立卡人口脱贫状态整体稳定,不返贫、不掉队。

三、特色产业扶贫,助力增收致富

漠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抓党建与推动精准扶贫相结合,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组织内生活力,发挥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作用。按照分类推进的办法,针对不同扶贫村情况“因地施策”,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全市七个行政村呈现出“干创新事、吃生态饭、走开放路、打特色牌”乡村振兴发展局面,养鸡场、养蜂场、黄牛场,农机、冷库、游艇租赁,家庭宾馆经营等30个项目如火如荼。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有2个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西林吉镇距离漠河市较近,是我市的“菜篮子”,主打棚室经济种植业,建成扶贫钢架大棚81栋,每年为脱贫户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兴安镇有广阔草场,以黄牛养殖业为主,现有扶贫牛210余头,预计每年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2500元;北极镇依托最北资源,形成乡村旅游业一条龙服务的经济模式,发放小额贷款开办家庭宾馆、山产品经营店等,每年带动脱贫户均增收3000元市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7140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16567元。

四、践行初心使命,建设美丽乡村

漠河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自脱贫攻坚以来,建设北红村房屋及巷道改造、北红村文化活动室、广场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45个,进一步保障农村人口生产生活需要。年初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落实乡村振兴项目18个,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以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工作,从村民房前屋后卫生抓起,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成漠河市城乡一体化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建设,多层次、多角度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宣传引导,年初以来,累计发放传单2000余张,有效地提升村容村貌。

五、改善民生保障,实现共建共享

漠河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基础先行、绿色发展,统筹衔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就餐补贴等政策,多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子女实现“零辍学”;近年来,我市农村无危房,为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累计投入资金589万元,对农村住房新建、改造共计246户;建档立卡人口100%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扎实推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农村饮水安全100%,累计投入169.91万元,新建改造饮水安全设施18个;行政村100%通光纤网络……漠河市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建强干部队伍,筑牢基层堡垒

以党建品牌创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务实清廉、作风优良”的标准,漠河市委市政府严把专业能力关,从住建、民政、财政等多领域部门,优选21个部门单位帮扶6个有脱贫任务的行政村3个涉农乡镇7个行政村设有地派驻村工作队1支3人、市派驻村工作队6支18人。推行党员带富机制,培树带富党员带动我市185户建档立卡人口,涌现出养猪大户张福顺等一批党员富典型。2018年以来,全市获得省、地、市集体荣誉共计32个,先后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黑龙江省脱贫攻坚贡献奖”、“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信息员”、“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个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动力让扶贫干部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筑牢了基层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七、扶智扶志结合,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围绕村“两委”班子运行、后备人选等方面,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双促”,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和大学生等21人,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不断提升“两委”班子致富带富能力,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续航助力。通过利用乡镇事业编招聘大学生34人到村(社区)任职,确保每村至少配备1名大学生,进一步提升村级干部队伍力量。采取线下、微信群、短信、视频直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宣传农业种养殖知识,在北红村举办了为期十天的农民创业培训班,在北极村举办了2期岗位技能提升学习班。截止11月末通过微信、视频直播、培训5842人次,入户指导1205人次,普及性培训7047人次。转发务工信息153期,转移劳动力98人,劳务收入199.65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