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2021-00029 | 发布机构: | 地区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1-12-2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乡村振兴 | |
关键词: | |||
内容概述: | 塔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 ||
时效: |
凝心聚力 多措并举 提升乡村“颜值” 扮靓乡村“风貌”
近年来,塔河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地工作精神,稳步推进污水、垃圾、厕所、菜园“四大革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探索龙江民居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扎实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力打造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一、稳步推进“四大革命”,打牢乡村环境生态美根基。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农村污水革命,在三乡分别建设3座集污池、购置3台吸污车,对粪污等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积极推进鄂族村污水处理站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86.25万元,处理规模50吨/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有序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在原有治理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具备条件的公司,进行生活垃圾转运社会化服务。同时,投入资金191.4万元,购置长途生活垃圾压缩运输车4台、勾臂式生活垃圾车3台、车载垃圾箱45个、生活垃圾箱220个,规划4条垃圾转运线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全覆盖运行。全面做好农村改厕清查整改和户厕改造系统录入工作。塔河县高度重视农村改厕摸排整改工作,县乡两级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全面部署摸排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乡级开展拉网式排查,县级启动分组式抽查。乡村多方联动,分组分队下村入户开展摸排清查。逐村逐户摸排,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厕。在9月25日,开展县级抽查工作,对三乡改厕进行抽查走访,对整改问题进行再审视、再检查,确保摸排工作落到实处,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在省技术指导老师和地区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户厕系统录入工作,截至目前,塔河县累计建设户厕1025户、常住户数1153户,现已全部完成录入工作。塔河县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发展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菜园革命”为切入点,累计建设9个菜园革命示范村,自2018年以来,每年设置50余万元支农资金进行扶持发展,通过种植有机南瓜、西甜瓜、有机草莓等果蔬及中药材,打开了乡村发展“微经济”,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
二、扎实开展“村庄清洁”,推动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分片划区责任到人,明确工作职责,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严格落实县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巷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并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日常管护制度、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等管护机制,切实做到村容村貌和庭院整洁度“双提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专攻卫生死角、“疑难杂症”等重点问题,切实做好村庄清洁工作。聚焦目标导向,着重突出“三个思想”转变。一是转变农民思想。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主人翁意识。教育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力求通过一个农户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一个村庄。二是由“短期清脏”向“常态化清洁”思想转变。加大环境卫生清理力度,集中开展大清查、大整治,确保村庄常态化保持干净整洁,避免“脏乱差”现象反弹。三是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思想转变。加强绿化美化建设,真正做到有花有草,有树有林,整齐划一,实现乡村绿化、美化、彩化融合升级。
三、积极建设“龙江民居”,实现人文美与风景美交融。全面加大“龙江民居”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优势,“软件”“硬件”双向发力、齐头并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因村制宜推进十八站乡鄂族村、依西肯乡新东屯村、开库康乡开库康村三个龙江民居村落建设。重点推进省级“示范村”--十八站乡鄂族村、开库康乡开库康村建设。向上争取资金2397万元,在十八站乡鄂族村内新建4200平方米广场、完善博物馆内部装修、加强民族风情园建设、购置旅游移动木屋,在146栋民族特色民居建设基础上,新建鄂伦春族“斜仁柱造型”标志性传统民居10处,不断加强鄂伦春族原始生活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丰富开库康乡界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建成有江边黑龙广场、自驾游营地、江边别墅、俄罗斯面包房、月亮湾、黑龙洞等旅游景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401万元,着力打造开库康村俄罗斯民族风情区、民俗文化体验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0年塔河县十八站乡奋斗村荣获全国百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塔河县十八站乡鄂族村近年来荣获得全省最佳龙江民居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生态村、省级新农村建设星级示范村、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地级文明村标兵等荣誉称号,2021年塔河县十八站乡鄂族村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塔河县评为全省龙江民居建设示范县、菜园革命示范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