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2022-00039 | 发布机构: | 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布日期: | 2022-08-12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促进就业 | |
关键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 | 现行时效 |
关于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服务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
大署人社函〔2022〕130 号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关于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服务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黑人社函〔2022〕325号)要求,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安排,为深入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四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现决定在全区集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服务促就业攻坚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重要位置,以实名服务为支撑,聚焦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意愿和求职需求,全力开展攻坚行动,强化政策落实、权益维护、困难帮扶,为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针对性服务,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精准服务促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未就业毕业生精准就业帮扶,促进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创业,有培训意愿的应培尽培,有见习意愿的落实见习岗位,困难毕业生得到有效帮扶,力争实现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达到90%以上。
三、行动主题
服务攻坚促就业 筑梦青春赢未来
四、行动时间
2022年7月-12月
四、服务对象
2022届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35岁以下登记失业青年。以下统称为未就业毕业生。
五、主要措施
(一)集中公开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办理渠道
1.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尽快发出公开信或服务公告,集中推介求助途径、招聘渠道、机构目录、政策服务清单。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允许未就业毕业生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
2.及时公布线上线下求助渠道,重点亮出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等求助途径,亮出公共招聘网站、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招聘渠道,亮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等名录,亮出就业创业、人才引进、档案接转等政策和服务事项清单。
(二)健全完善实名帮扶机制
3.通过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建立就业服务专员包联机制,由就业服务专员负责情况摸排和就业帮扶,督促落实联系沟通、政策宣讲、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工作,严格落实“一人一台账一包联负责人”,帮扶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4.对未就业毕业生实行精准化服务,切实做到动态掌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培训意愿,及时更新实名制信息数据库,严格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确保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年底前为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推送3次就业信息、开展1次就业指导、推荐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
(三)高频举办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5.按照“10 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要求,接续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金秋招聘月、就业服务周等活动。用好线上招聘平台,常态化发布岗位信息,广泛应用直播带岗、空中宣讲、无接触面试等新模式,并加快岗位信息区级集中、全省联网发布。
6.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基础上,尽可能组织线下招聘活动。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加密就业服务活动频次,提升供需匹配服务水平。县(市)、区级要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7.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及时推送见习岗位,举办见习宣传推介、专场招募、双向洽谈等活动,将其及时组织到见习活动中。
(四)加快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
8.扩大毕业生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范围,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推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集中兑现。
9.加大毕业生创业帮扶力度,对有创业意愿并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大学生,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提升未就业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对未就业毕业生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策扶持力度和创业孵化资源倾斜,鼓励支持各类孵化载体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免费场地支持,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
(五)协调推动公共部门扩大岗位供给
10.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和“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进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尽快开展笔试面试,力争8月底前完成各项招聘(募)工作。
11.主动沟通检察院、法院、民政等部门,协助做好聘用制书记员、行政文员、辅警和社区工作者等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工作,扩大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供给。
(六)着力强化未就业毕业生技能提升
12.鼓励企业吸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并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毕业年度院校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13.全面推广使用职业培训券,向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发放职业培训券,促进培训工作由“培训找人”向“人找培训”转变。
(七)组织实施困难毕业生就业结对帮扶
14.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等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组织党员干部、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及时提供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促进尽快就业创业。
15.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实行托底帮扶,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八)持续强化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
16.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坚决查处黑职介、假招聘、售卖简历和证书以及其他侵害求职者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17.加强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宣传,规范企业招聘行为,对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出现无故解约、就业歧视等行为的,要及时约谈、及时纠正。
(九)组织开展“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典型宣传活动
18.深入发掘一批服务重大战略、投身生产一线、主动创业创新、扎根城乡基层的工作3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典型,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事迹报告、z6尊龙旗舰厅官网专栏和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线下招聘活动海报和短视频展示、制作发放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宣传手册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精神风貌。
19.利用开展职业指导服务的契机,及时开展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事迹宣传,引导未就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成才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多渠道就业创业、建功立业。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人社部门要将行动实施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时间安排和保障机制。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聚合政策服务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积极性。
(二)加大工作保障。各地人社部门要加强行动实施的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扩大行动知晓度和参与度。要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调动市场力量,做好岗位摸排、信息归集、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三)加快信息报送。各地人社部门要明确此次攻坚行动负责协调联络的工作人员,牵头协调推进攻坚行动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强化跟踪调度,严格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台账一包联负责人”制度,及时汇总并动态更新就业状态,定期向地区对口业务处室报送任务完成、工作进展、典型经验、意见建议等情况,12月26日前请各县(市)、区报送攻坚行动工作总结。8月16日前将攻坚行动负责协调联络的工作人员名单上报至邮箱。
联系人及z6尊龙旗舰厅的联系方式:
地区就业服务中心
叶龙梅 0457-2756526 李鉴鹏 0457-2756566
宋 悦 0457-2756110 杨 楠 0457-2756522
郭 鑫 0457-2756513 肖 瑶 0457-2756513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 柏庆福 0457-2756517
人才流动开发科 郭圣楠 0457-2756505
职业能力建设科 奚德强 0457-2756328
劳动监察支队 赵钰龙 0457-2756323
档案数据服务中心 邢 哲 0457-2756501
邮箱:dqjyjsck@126.com
附件:1.大兴安岭地区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服务促就业攻坚行动工作任务推进台账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关服务渠道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络人名单
大兴安岭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8月 11 日
附件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关服务渠道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http://job.mohrss.gov.cn/202008gx/index.jhtml
中国公共招聘网:http://job.mohrss.gov.cn
就业在线:https://www.jobonline.cn
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hrss.hlj.gov.cn/jycynew/login/entry.ks
黑龙江省就业见习信息服务平台:http://1.189.25.99:9100/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二维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络人名单
序号 | 姓名 | 单位及职务 | 联系电话 | 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